其他
《将来的事》:平易近人的“哲学”电影
法国人果然离不开哲学和政治,从这部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题材电影里可见一斑。尽管充斥着大量哲学书籍和哲学家的名字,却丝毫不惹人生厌,法国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优雅,就连不喜欢哲学的我也突然想买本书来看看,看看到底哲学世界里有什么吸引人的。
于佩尔的这个角色我很喜欢,知性而独立的生活姿态,脆弱与敏锐并存的性格,更别提孝顺的美德。比起今年另一部大热的《她》里稍为夸张的演绎,这个哲学教师的真实度更让我钦佩。
前半部分处理得生动有趣,学生罢课、出版商谈判、母亲企图自杀、丈夫与学生在餐桌上等场景轮番出现,简洁明了的场面调度与毫不拖泥带水的剪辑,令影片保持着活泼的律动感,这也与女主角知性独立的生活态度相吻合。而片子演进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出现音乐,那是女主角得知母亲在巴黎绝食时的场景。悲怆感强烈的古典乐鲜明地将女主角此前的积极乐观心情划破,由此转折到后半部分的哀伤与自省。相比而言,后半段里导演没能保持着前面充沛而自信的风格,尤其是在山区那一段有点生硬和随意,黑猫走失又返回的情节太过刻意。还好透过之后女儿生小孩与结尾圣诞晚餐的场景挽回好感。
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在女主角身上不断展现,在遭遇被出版社解雇、丈夫出轨、母亲离世后,女主角终于体验到真正自由的滋味,可是她却从未学习如何去适应这种自由的生活,而最终在新的家庭成员(孙女)出现时,她似乎才找到生活的乐趣。这从一位女性导演的镜头里给出了答案,相当耐人寻味。这暗示着家庭始终是女性最后的庇护所吗?
沉醉在电光幻影中, 用最感性的触觉来品尝电影, 与影迷一起分享电影的愉悦。
长按上方二维码
即可关注